财经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 财经新闻 > > 正文人民日报: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中国经济开始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深刻变革。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思想理论观点和重大政策举措,坚持、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经党中央批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从这本书的10个部分、近500条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是怎样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铸就辉煌中得到的深刻道理,也是面向未来实现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摘编》开宗明义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党的工作中心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坚定态度。
在以往取得的骄人发展成就基础上,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难度日益增大。曾经以两位数高增长的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降到8%以内。“速度焦虑”、“转型迷茫”、“悲观心理”纷纷涌现,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也多了起来。我国经济走到决定命运的关键节点上,对我国经济形势究竟应该怎么看,到底应该怎么干?这是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最大的经济命题,也是对我们党执政的重大考验。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个位数增长的阶段。”以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世界经济已从上行期转入下行期,我国发展已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目前的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我们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敢于经历痛苦的磨难,适当提高换挡降速容忍度。
国内外发展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也要改变。这一重要判断,是我们认清和解决自身问题最基本的前提。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他要求“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期间,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7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作出完整的表述。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从九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显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习近平同志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是重大理论创新。新常态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摘编》第四部分,也贯穿全书各个部分,是我们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精辟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4个主要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他特别强调,在看到这“四个变化”的同时,还要看到“四个没有变”,增强新常态下发展的信心。即: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总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习近平同志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使全党在经济发展怎么看这个重大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认识。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二、形成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
解决了怎么看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路在哪里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方向、管根本、管全局的东西。在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理念首先要转变。这方面的论述主要反映在《摘编》第二部分中。
进入2015年后,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2015年5月、6月、7月,习近平同志先后赴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中西部地区、加快振兴发展的东北地区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相继在浙江、贵州、吉林召开座谈会,听取了18个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表了重要讲话。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对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入。他认为,在新常态下,必须彻底摒弃简单以gdp论英雄,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提出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领导发展的根本目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新常态表面看是速度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进行重大调整。然而,主攻方向在哪里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十几天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他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既深化了怎么看,又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
这是一剂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的治本良方!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新常态的大逻辑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市场很大,需求旺盛,但一个主要问题是供需不对位。低端产品大量过剩,而需要的高端产品却不能有效提供,很多消费者要到国外去购买。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说来,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他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
在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对新常态怎么干的问题集中做了阐述,提出十个“更加注重”,要求“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套政策框架中,一系列大决策、大举措、大手笔相继推出,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了新引擎、构建了新支撑。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等。这些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部署实施,拓展了市场空间,提升了发展质量,扩大了有效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提出的这一套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对指导经济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要求,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改革,有效解决供需结构不合理问题,都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讲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他特别强调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指出:“这个事情是带根本性的,我们要是迟迟不动,世界上人家都在动,到时候他们调过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我们憋在那儿不动,还是涛声依旧,那我们又会落后。”“要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依靠改革。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一套政策框架”,这一系列充满着强烈改革创新精神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的提出,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方向、大思路。以此为基本遵循和工作着力点,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
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成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取决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高不高。《摘编》第十部分着重对这个问题做了论述。有这样几个观点十分重要。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制度日益完善,为推动各方面共同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经常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和政策,研究提出处理重大财经问题、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的原则和措施。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各级党委都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学习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关于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问题,习近平同志讲得很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紧要的方面”。他一再强调,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做好经济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必须下大气力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缺什么补什么,既要多学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一点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他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他还指出,经济工作有自身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要深入把握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使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自觉、更加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尊重规律,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拥有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掌握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为什么确定这样一个“总基调”?习近平同志讲得很清楚。他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方法贯彻各项大政方针。总结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其要义有三:一是要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的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甚至伤筋动骨。要认清大势、从容不迫。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防患于萌发之时,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针对问题、开准药方,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坚持实事求是、冷静客观是真正的自信,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天塌不下来。三是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锐意改革,既认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问题留给后人,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坚持这一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稳”和“进”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我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上任何一个创造奇迹的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都形成过自己的经济理论,都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经济建设的新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继续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