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 财政信息公开 > > 正文关于邓州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凯发k8旗舰厅注册登录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22-05-09 15:52 阅读: 次
——2022年4月28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杜 伟
市财政局局长 杜 伟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邓州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考察调研,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一年来,面对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繁重任务,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人大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一抓三突破”工作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推动全市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596万元,增长14.7%,其中:市本级完成148402万元,增长15.3%。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40506万元,增长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非税收入完成69090万元,增长20.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858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4.6%。其中:市本级完成71977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5.9%。重点支出分项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952万元、教育支出18480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42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31049万元、农林水支出12538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208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747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4413万元,下降9.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0858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35%。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3161万元,增长2%。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42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1859万元,增长4.6%。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收入48804万元,下降13.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60884万元,增长17.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24443万元,增长10.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入134142万元,增长5.8%;失业保险收入2262万元,增长25.4%;工伤保险收入1324万元,增长66.5%。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7474万元,增长22.7%。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支出54614万元,增长5.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33213万元,增长4.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出19518万元,增长1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出135153万元,增长35.9%;失业保险支出3469万元,增长128.4%;工伤保险支出1507万元,增长340.7%。
(二)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情况。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为71971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0637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39077万元。截至2021年底,我市政府债务规模为67082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6458万元,专项债务504371万元,均在省财政厅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内。
2.政府性债务增减情况。2021年,我市纳入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政府债务670829万元,较上年增加215275万元,包括一般债务166458万元,较上年增加19835万元;专项债务504371万元,较上年增加195440万元。
3.转贷资金安排使用情况。2021年,河南省财政厅共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242700万元,其中:
(1)再融资一般债券19200万元,全部偿还当年到期的一般政府债券本金。再融资专项债券1600万元,全部偿还当年到期的专项政府债券本金。
(2)新增债券221900万元: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新增一般债券19900万元,纳入政府基金预算管理的新增专项债券202000万元。
(三)落实市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 加强收支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应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和支出压力,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乡镇和市直征收部门,全力推进组织收入工作,同时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运行稳中有进。一是坚持把组织收入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年初即对全市税源情况进行调研,科学分析和判断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提前做好谋划,合理制定收入预算,逐一细化分解任务,确保收入预期完成,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坚持在预算执行中把控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做好收入动态和增减收因素分析,加强预判和前瞻,及时提出针对性强、收效显著的组织收入措施。三是坚持推进非税收缴改革和票据电子化管理,持续“以票控费”“以票控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新增银行扫码缴款渠道,拓宽非税收入征管系统电子支付手段,强化日常稽查,掌握单位收入动态,全程电子化监管,非税票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坚持强化支出管理,坚持财力下沉,继续将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继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实一般性支出压减率不低于10%的要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三保”支出。全年安排“三保”支出56.65亿元,按照国家标准的“三保”需求全部足额纳入预算。
2. 积极筹措资金,增强支撑保障能力。面对收入下滑、支出增加的局面,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统筹使用各类财政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筹措资金增强保障能力。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抓住中等城市建设机遇,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找准与我市发展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争取资金。全年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64亿元,为推动我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大力争取债券资金。在全国新增债务限额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新增债务限额22.19亿元,通过合理把握上级债券发行节奏,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有力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已落地的环古城河旅游、垃圾焚烧发电、穰城路跨湍河大桥等9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达58亿元,对我市社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带动作用明显。
3. 强化政策运用,精准发力促进发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强化政策运用,支持“六稳”“六保”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和个人应享尽享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核查,坚决防止集中清欠税收、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全年减免税费8794万元,其中新出台政策减免2239万元,展期实施政策减免6037万元,翘尾政策减免518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加强直达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坚持直达资金单独调拨,强化资金动态监控,督促各部门规范高效使用直达资金。全年收到中央直达资金27亿元,增长120%,分配下达26.6亿元,支出进度达到99%。三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全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807万元,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对重点企业研发进行补助,加快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四是优化财政部门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政府采购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压缩政府采购各个环节时间,实施采购意向提前公开制度,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和预付款制度,减少采购资金支付环节,营造“标准高、审批少、速度快、服务优”的营商环境。五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政银企”对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为4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7笔,担保金额2.2亿元,为47家企业代偿57笔担保贷款,代偿金额1.45亿元,为我市加快建设财政金融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推行“政采贷”助企融资新模式,全年通过“政采贷”为供应商发放信用贷款495万元。
4. 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在全力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同时,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67.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1%,连续十年达到80%以上。一是支持就业优先政策。拨付就业资金2591万元,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城镇公益岗位和农村公益岗位进行补助。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32万元,带动就业再就业人员1899人。二是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拨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2.27亿元、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4479万元、拨付免费教科书资金3150万元。筹措资金8509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拨付资金424万元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筹措资金772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营养改善,完善精准到人的学生资助体系。安排资金13.8亿元,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拨付资金1.73亿元使5.55万名城乡低保对象享受到规定标准待遇,安排资金8374万元对9486名特困人员分类实施供养,落实资金7712万元确保1.21万名抚恤对象按政策和标准领取补助资金,筹集资金1115万元使1114名孤儿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拨付资金2.36亿元,用于应急防疫物资、设备采购、疫苗购置接种费用等疫情防控。筹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17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等。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及小草河水质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及水系连通工程,改善市容市貌。筹措资金8764万元治理农村垃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全市26个乡镇生活垃圾实现市场化运作。安排资金1453万元,完成餐饮油烟、燃煤散烧、移动源污染等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五是助力社会事业发展。争取资金638万元,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26万元,举办“油菜花季双周游”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彩票公益金3370万元,支持全民健身、农民体育、重点赛事等文体事业发展。公共安全支出2.4亿元,有力推动平安邓州建设。
5. 推进有效衔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财政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机制和举措,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年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亿元,通过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16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93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16万元、土地深松整治资金660万元,将种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争取资金1.32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工作,安排资金2306万元支持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筹措资金2208万元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做好农业生产救灾和病虫害防控。落实政策性养殖业、种植业保险财政补助资金9260万元,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8258万元、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414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143万元,促进粮油生产和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5亿元,支持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支持农业农村事业发展,安排资金1173万元用于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工作;投入资金2500万元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筹集资金4亿元,新建改建城乡公路干线,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安排资金1.1亿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
6. 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财税体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列入市委改革办工作要点的12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财政改革与管理稳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加快建立。一是推广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通过多轮分批对全市预算单位进行操作培训,确保全市预算单位顺利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督促各预算单位树立“先谋事后排钱”的理念,加强项目库建设,强化综合预算理念,由于工作推进快、质量高,被省财政厅作为经验进行推广。二是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全面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水平,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对各类不合规支付申请予以拒付并纠正,全年共拒付不合规申请87笔830万元,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制定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全年全市五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1亿元,增长19.87%,市国控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私募公司债券。四是深化“一卡通”发放管理试点工作。按照“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一张卡片领补贴、一个专栏管公开、一套规程堵漏洞、一项机制助审核”的总体要求,发放各类财政补贴资金392批次8.6亿元,涵盖补贴项目55类,受益群众215万人次。五是推动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落地邓州。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项目分三年实施,每年中央财政奖补5000万元,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狠抓规范管理,奋力改革创新,争取政府债券额度、争取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盘活存量资金等工作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肯定。这是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奋进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稳,收支平衡日趋紧张;地方债务负担较重,还本付息支出压力大;一些债券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不充分,存在“钱等项目”现象;部分领域支出结构僵化固化,预算约束刚性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我市一体推进中等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对于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一抓三突破”工作部署、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世纪疫情仍在持续,宏观经济更趋复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就2022年全市财政经济形势来看,有利因素包括:省委省政府支持邓州建设中等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支持全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多重政策利好叠加,邓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战略支撑,也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利条件;我市坚持工业立市、以工带农,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这些政策效果将持续释放,带动纳税主体发展壮大和税源数量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将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不利因素包括:疫情防控存在不确定因素,对我市经济稳定恢复、长期向好形成压力,增加了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中央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以及物价增幅回落等,也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同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经济运行、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重大战略,都需要财政加力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入运营付费期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经济社会风险也需要财政政策发力化解。综合来看,2022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凸显,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任务将更加繁重。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期目标与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2022年全市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一体推进中等城市、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和“一抓三突破”使命任务,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坚持有保有压和政府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政策效能;深化财政改革,严肃财经纪律,兜牢“三保”底线,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基于上述总体要求,2022年财政工作将把握以下四个重点:一是以“早”保稳。早研判、早部署、早对接、早发力,争取上级更多项目落地、更多资金倾斜、更多政策试点,完善直达资金机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二是以“稳”求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力促财政政策同就业、产业、金融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巩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良好势头。三是以“放”开源。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加大财源培育力度,堵塞新业态等领域征管漏洞,严禁违法违规乱征税费,推动财政收入随经济增长稳步增收,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四是以“改”增效。改进财政支持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2022年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
2022年,在安排重点财政收支政策时,我们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精准可持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坚持兜牢民生底线的原则,着力促进财政收支更稳健、财政政策更高效、财政资金更聚焦,更好地支持扩投资、促消费、增动能、惠民生。
1. 持续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全面做好“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中各项财政政策落实,持续发力、精准施策,推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增效”。按照“第一时间 顶格优惠”的原则,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推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继续实施担保增信、代偿补偿、续贷过桥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作用。聚焦短板领域、重点方向,做深做实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常态化保持项目储备量在开工量3倍以上,推动形成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滚动安排机制。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推动资金早、准、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专项债券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有效衔接,加大对“两新一重”、水利、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支持力度。激发居民消费活力。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支持培育特色街区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有序发展。鼓励汽车消费,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家电家居消费升级,提振零售餐饮消费,支持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
2. 支持邓州产业体系发展。综合运用财政奖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生物基合成材料等代表邓州形象的“标志”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工业立市”,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现有制造业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性基金作用,支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完善全链条支持政策,实施企业培育“头雁”计划、登高计划、倍增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支持壮大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加快成果转化。全年力争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研发平台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水泥建材等传统行业再造优势。支持“数字邓州”建设和组建邓州人才发展集团,落实好人才落户的配套政策。支持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按照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目标,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旅融合、现代商贸等服务业提质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两天一夜”旅游线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突破。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成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型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支持开发区“整合、扩区、提质、升级”和实施“百园增效”行动,优化专项债券投向,按照集约高效、防范风险的原则,助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3. 支持推动县域振兴发展。坚持“强核”和“筑基”统筹推进,以城市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县域振兴。支持中心城区“强核”。优化专项债券、转移支付等财政资源配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中心城区提高城市能级。全年重点支持内城东门“迎旭门”、外城“南控荆襄门”复建和小草河专项整治、古城商业街南段综合提升、外城河改造通船、月牙池公园建设,推动古城复兴全面突破。支持穰城路、人民路、湍滨南路、交通北路等临河路段建设和三贤南路、平安大道、东方大道等道路打通。支持市区主干道路交通渠化改造,启动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支持以新“回”水系为重点,加快生态导向型城市新区建设。巩固提升“双违”“双占”整治成果,助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支持乡村建设“筑基”。支持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和南阳市“四美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支持邓十线、迎宾线两侧乡村开展道路、坑塘治理、广场游园、绿化美化、下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支持建成邓十画廊、邓南水乡、邓东田园、邓北绿道四个示范片区,推动形成新的乡村旅游增长极。
4. 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高效发展。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打造河南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支持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增强防范应对大灾风险的能力。支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水产养殖与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32%,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整合质量效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加快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5. 支持以民为本共享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筹措资金加大城市和中心城镇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力度,重点支持市一高中二期、湍南高中二期、三贤高中改扩建工程、六高中改扩建工程和花洲实验高中校舍改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成南阳科技职业学院改扩建工程,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支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用好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等各类补贴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力度,筹措资金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落实国家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政策和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筹措资金提高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加快市人民医院湍北院区、市疾控中心等5所医院的迁建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升级。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统筹整合资金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确保四条河流出境水断面稳定达标,建设2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完成2022年度1.6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实现人工造林1000亩。全力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总干渠两侧保护区内生态安全,投入资金重点对干渠沿线绿化进行提升,推进干渠生态廊道建设。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体系。统筹资金加强公安基础建设,支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支持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 确保财政稳定运行。持之以恒建机制、补短板,动真碰硬破旧制、立新规,提升财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财政守底线稳大局能力。加力推进财源建设。着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提高重点产业税收贡献,推进开发区产业发展提质,提升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开发区发展“三个含金量”;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与行业税收贡献、产业类专项资金规模与税收提升效果、专项资金分配与企业经济贡献“三个挂钩”;压实产业主管部门、税费征管部门、乡镇政府“三个责任”,调动市乡各部门共抓产业建设、共谋财源的积极性。继续做好综合治税工作,强化涉税信息共享,注重部门协同配合,重点针对医药商超、住宿餐饮等税收短板开展“以数治税”,确保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守住“三保”风险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的优先顺序,足额编列预算,确保“三保”不出任何问题。全面评估各项支出政策对财政支出的中长期影响,及时调整完善标准过高的支出政策,切实提高预算安排与财力状况的匹配程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部门结转资金与当年预算的统筹,缓解预算安排压力,做到跨年度预算平衡。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财政资源跨期配置效率,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谋划政策和预算安排。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用好现有政府性基金,加快新基金设立运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市委确定的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9%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00万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155400万元,增长10.6%;非税收入73100万元,增长5.8%。按市乡级次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020万元,乡镇及两区84480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及结算补助和上解,减去体制上解和补助下级支出后,市级财力为561871万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
支出结构情况:基本支出189888万元,占财力的33.8%;事业发展等项目支出371983万元,占财力的66.2%。主要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734万元,下降0.4%;教育支出167823万元,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094万元,增长0.7%;节能环保支出1440万元,增长6%;农林水支出64812万元,增长0.6%;交通运输支出14134万元,增长39.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450万元,增长40.6%;预备费安排5700万元,占财力支出的1%。各部门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按政策进行压减,安排4599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0648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和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基金补助,扣除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391641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5480万元,支出27364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200万元,其中30%按照政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剩余70%部分加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2359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2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300430万元,支出27068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55281万元,支出5699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1244万元,支出3745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2950万元,支出2309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7610万元,支出14543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428万元,支出123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917万元,支出6471万元。
5.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财政预算拟安排情况。2022年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0000万元,支出安排4306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5000万元,支出安排3500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2000万元,支出安排1081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6000万元,支出安排83000万元。
需要报告的是,在将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为确保部门必须支付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顺利进行,我们已按照预算法的规定,预安排了部门部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前预下达了对乡镇的转移性支出等相关支出。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细化完善支出标准,健全财政支出约束机制,推动过紧日子要求制度化、常态化。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储备,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深入实施,持续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加速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应用,为我市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三)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动态调整绩效指标体系,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的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完善分配流程,加强审核把关,确保资金安排符合相关制度规定、体现政策导向。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债券资金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妥善处置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六)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加强财经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等。加强暂付性款项管理,加大存量消化力度。加强国有资本监管,严格落实向市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加强审计和财会监督,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2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踔厉奋发、担当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我市推进中等城市、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财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上一篇:邓州市财政局行政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
- 下一篇:邓州市2021年度政府决算公开